旧版网站 | English

理财•治国•为民

动态报道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动态报道

贺燕老师美国访学杂记

作者:贺 燕 丨 来源:本站 丨  时间:2018-05-08


1525750191221737.jpg


有赖鄙校的大力资助和安排,我得以前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(MSU)海外研修一年,于2017年4月初抵达密歇根州首府兰辛,开始为期一年的访学历程。临近回国时,蒙老师施正文教授约稿,嘱写一点留学感想,记录种种收获。这一年似乎并没有感想,收获也是欲得大豆却得西瓜的样子,提笔记录,权当雪泥鸿爪之印记。

《联邦党人文集》中,汉密尔顿等先贤感慨,这是为上帝所祝福的地方,土地辽阔,物华丰茂。二百多年之后,我对着密歇根州的茂密的林子、广阔的湖面、静谧的农场、碧绿的草地,自然也生出同样的感慨。密歇根州立大学地处密歇根腹地,五大湖在北边守望,东南的暖气流和五大湖的氤氲水汽在密歇根热情相遇,送上充沛的雨水,滋养了肥沃的土地。

我所居住的城市兰辛,虽是首府,但规模很小,公共交通极不发达,初到时因“行为能力”所限,没有办法去学校和小区以外的更多地方。有了车之后,不时因为走错路闯入一片“荒郊野林”,沿途只有间或的一栋两栋房子,有时会乘兴随便开到一个周边小镇,居民区松散地分布着一些房子、几处店铺,仍旧是没有人烟的样子。我一度怀疑那些房子是否有人居住,圣诞节期间,不时晚归,一路上时不时闪过漂亮的造型的彩灯,提示着,多数地方还是有人居住的。我们以居住在“村里”来形容在MSU的这一年的生活。(MSU提供给教工学生租住的地方就叫Spartan Village,更是名副其实的“村子”了,村里广阔的草坪上长着高大的阔叶树,多种的小动物们也以此为家,给这个地方带来生机)

蜗居在“小村”里,生活慢慢安顿之后,“职业”习惯驱使着我去探究,可惜探究的结果最终也只是得到几个“直观感想”。之所以称为感想,是因为其既没有数据支撑,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支撑,没有做专门的研究——这个国家如同我大中华一样,这么广阔!每个区域不同,每个州不一样,甚至每个城市可能也会有差别,才疏学浅,不敢妄自以为了解很多,更不敢说一年就了解了美国的社会和法律。以下聊记一二。

 

小政府与自治型社会、“服务型”社会

——是因为政府小了,所以才有了自治型社会?还是因为自治型社会,我们不需要大政府?

 

这里的小政府,是政府规模小,活动范围小的意思。自治型社会,则是很多公共服务在以互助、私人的方式提供。

在美国,我们第一个切身的体验是公共交通不发达。从密歇根的首府兰辛到临近的印第安纳州的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,四个小时的车程,没有大巴车,没有直达的火车(需要绕道芝加哥换乘),只有航班。这与我国相比,简直不可同日而语。其次就是校园里和街道上竟然很少发现摄像头。再次就是发现果然美国人比较“爱管闲事”。

众所周知,美国是一个分权型的社会和政府体系。美国的公共服务(政府职能)范围,较之中国,也要小很多。之所以如此,除了追根到历史和社会观念、法治传统,是不是可以从人口分散型分布的现实去寻找启示?

国土广袤,人口居住分散,一些公共服务没有规模效应,依赖于私立提供更有效率。公共交通就是典型的例子了。其次,在国内比较常见的管理手段,比如摄像探头,在这里无法或者至少不能集中使用。

或许一国的政府组织方式,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方式与人口资源禀赋不无关系。抛开自由主义传统,单纯从财政的角度看,集权政府,和集权管理,在这一片土地上难以实现。深入到社会结构最底层、最微观的管理,成本都太高,难以维持。比较美国政府太穷了!

或者也因成本问题——执法成本的问题,某些法律制度的执行,最有效的方式就变成了“社会执行”了。美国安全教育始终强调的 see something, say something,依靠“群众”的力量(report to police office)。从交通违章,到儿童权益保障……我们总是惊叹朝阳群众的力量,其实美国人更厉害,不仅愿意管“闲事”,而且喜欢给警察局打电话“举报”各种可疑信息和线索。邻居有一次在高速上应该开雾灯而没有开,一个“热情”的driver一直追了她很久很久,直到她终于意识到了有人在追她,才出了高速停下来。

来美国后,发现志愿服务到处都是。似乎美国人民非常喜欢做志愿者,很多社会活动、大学活动、教会活动,以及密歇根州从秋季持续到冬季的大事——大学橄榄球联赛,其组织和执行大都是由志愿者来协助完成。橄榄球赛季,每逢有比赛的周末,全城倾城而出(终于看到很多人了),比赛前后,无论在赛场内外的服务,还是主要道路的交通管制,都有志愿者的身影。我也受到“熏陶”,在孩子上学的地方,为他的老师做班级志愿者,每周一小时,为老师准备各种手工材料等、考核或者协助学生。有一回朋友在医院做了一个小手术,出院时有“护工”一定要坚持推着轮椅将她送到停车场,“盛情难却”,我们接受了这个服务。途中聊了几句,原来她是附近一个医学院的学生,以后想去医院工作,所以来医院做志愿者。志愿者有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,也不乏年轻人。为什么他们这么愿意做志愿活动呢?因为热心,还是有社区意识?还是有一定的预期(比如前面的医学院学生)。按照我的“职业”思维模式,这些组织者接受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做志愿服务,难道不担心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吗?不怕摔着碰着突发疾病被要求承担责任?是因为志愿者们都会有保险吗?一位老太太跟我解释,志愿活动在西方人来到新大陆的早期时候就很流行了,因为大家感觉相互被需要。不管是否是她的理解,志愿服务,是慈善活动的一种方式,也是让社会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的一种自我贡献和自我参与,得益于那么多人的志愿服务,我们在村里的生活非常丰富多彩。

自治型社会,可能就是人人参与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吧。


1525750223473752.jpg

 

枪与安全、安全感

——如果共同需求不能以公共方式有效提供,就只能私力提供了

 

在美期间,美国本土发生了很多惊动华人圈的事件。其一是伊利诺伊州香槟校区(UIUC)的章莹颖失踪案。章莹颖留学的UIUC在芝加哥市郊,离我所在的城市并不远,三四个小时车程。她为了赶路,上了一辆小汽车,从此下落不明。事发后,我也一直在跟踪进展,可叹到嫌疑人被羁押,但这个女孩仍然下落不明,除了她上车前后一处监控视频留下的模糊影像,她像是一滴水进入了大海,一点声音也没有,一点痕迹也没有。这放在国内,难以想象,也难以接受。犯罪嫌疑人是她的校友,白人男性。其二是拉斯维加斯的枪击案,10月1日,周末,晚上,一个当地男子从事先在酒店窗户开的缺口,伸出一只改装过的、半自动的枪,枪口对准附近露天音乐会现场扫射。当时报道死亡58人,540多人受伤。2个月前的暑假,我们刚在拉斯维加斯停留了两天,多次经过案发地。这个让我们感慨纸醉金迷,唯有玩乐没有烦恼的地方,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。紧接着十一月份,在德克萨斯州的一个教堂,有枪手向在教堂做常规宗教活动的人群扫射,伤亡者众。我们快要回国时,在佛罗里达州一个学校又出现了枪击事件,死伤者众,其中包括一名华人男孩。这些事件,和所谓的私人持枪问题,让留学和访学的人们很有顾忌,也让我们国内的家人担心。所幸这些事故的发生是偶发的,像其他众多的小城市一样,兰辛通常也是安全的,我们都平安度过了一年。

禁枪、控枪的话题,也是美国人的讨论热点。从所体验到的美国公共安全服务看,或许美国持枪并不是完全没有必要性。至于国内一些自媒体所渲染的,持枪关系到自由乃至对抗公权力的滥用,或许有点解读过度——今天,一把数把枪,能对抗真正意图作恶的政府吗?但警察所代表的公共安全服务有限,私人持枪才能满足安全的需求或者提供安全感。也有人认为,当时赋予持枪权利的年代,与现在相比完全不一样了——那时候的枪支一次只能发射一颗子弹,杀伤力太有限了,现代的武器,早已经超出了当时的宪法缔造者的认知和预期了。可能人类天然需要的安全感,在私立提供安全保障才更有效的情况下,两相权衡,控枪而不是禁枪是比较更有社会基础的提议。 

 

川普与税改、所得税

——川普税改成功了,我刚学的所得税法又得大量的update……

 

来美时,川普刚刚履新,得以经历川普的税改从讨论到形成法案的全过程。刚开始其实并没有专门关注税改,主要是以为川普爷爷可能只是想当总统玩一玩,拿出税改这个噱头,没有想到他真的成功了。每次打开纽约时报的手机客户端,映入眼帘的总是川普,时间长了,不免有些倦怠。所以很可惜,我慢慢的对税改失去了兴趣。直到税改法案通过了,看到报道,才觉得心里一紧。

美国的《国内收入法典》异常的复杂,因为研修计划的安排,我得以正式注册一门JD的所得税课程,跟着教授在课堂上将国内收入法典的重要内容系统学习。刚学完扣除规则,收入确认规则等各种规则,发现五百页的税改方案里,把很多规则都修改了。

以税法研究者自居,原本应该有更多的关于税法的“想法”予以记载。确乎想法太多,杂记难以胜任,可叹。


1525750034304798.jpg


【作者简介】

贺燕,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 


中国税法评论 | 中国财税法治论坛 | 中国财税法国际论坛 | 中国税务律师论坛 | 法大研究生财税法学术沙龙 |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 | 联系我们 | 投稿

版权所有 ©  2011 中国财税法治网 京ICP备65679328号
本网站为推进中国财税法治建设的公益性学术网站,由中国联通提供技术支持
Email:ctl@chinataxlaw.org